宋朝时期,幽州有一对洪姓兄弟,老大唤作君昌,老二唤作君瑞。兄弟俩出身于习武世家,自幼苦练,习得一身好本领。可二人长大后,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。
君昌本想从戎,可由于奸臣当道,百姓困苦,他空有一身好武艺,却报国无门。实在没办法,他找人打造了一把钢刀,成为了一名劫富济贫的刀客,也成了一名通缉犯,不过他从未伤人性命。由于他的刀十分特殊,且刀法高超,被江湖之人誉为“刀王”。
也正是如此,君昌被那些地主老财深恶痛绝,他的悬赏也极高,因此除了官府,许多赏金客也在寻找并围剿君昌。
比起兄长刀口舔血的生活,君瑞就比较踏实了,他在朋友的介绍下进入官府,一开始只是闲差,师爷知道他会功夫,会耍刀后,就让其当了刽子手。可他怎么也没想到,自己竟亲自斩杀了兄长。
这天,县衙接到报案,说是镇上刘员外的女儿被贼人奸杀了,吴县令立马带人赶了过去,结果在案发现场,竟发现君昌的佩刀。刘财主火冒三丈,看来害人者就是这个君昌,他当即发布悬赏,只要有人能抓住君昌,他的家产可以分一半出去。
展开剩余77%此消息一出,江湖震动,刘财主家世代经商,底蕴深厚,一半的资产可不是一笔小数目,足够普通人挥霍三辈子了。至于君瑞,在得知此事后焦急万分,想通知兄长躲起来,可他也不知兄长的踪迹。
结果没多久,一直神出鬼没的君昌就被抓住了,而背叛他的,是身边的兄弟。当君瑞到牢里看望兄长的时候,他已经被折磨得不成人样了,就连舌头都被割掉了,连话都说不出口。看着兄长痛苦的样子,君瑞泣不成声,他也想救人,可杀人之罪不小,他一个小小的刽子手,能探望犯人已经不易,更别说救人了。
三日后,兄长被推到午门斩首,君瑞持刀上前,他能做的,就是下刀干脆一些,让兄长不那么痛苦。
君昌死后,君瑞将其尸体收敛,并安葬在了西山的乱葬岗中。由于君昌是要犯,不能立碑,君瑞只好找了跟木棍插在了坟前。
眨眼间十年过去了,君瑞已娶妻生子,生活也平淡安稳。直到这天,在家里休息的君瑞听到一阵敲门声,他开门一看,却并没有人,地上却放着一封信。君瑞很是好奇,打开一看,却惊出了一身冷汗。
那信竟是亡兄君昌写给他的,字迹跟兄长的一模一样,绝不会错。信中问候了君瑞最近的生活,并表示不会则怪他当年斩首那一刀。其次,君昌这次来信,其实是申冤的,他声称自己本以为被捕是这些年来劫富济贫导致,谁曾想给人当了替死鬼,一开始他也不知道,直到在地府遇到了那个被奸杀的刘小姐,这才知晓此事背后的真相。
看完信后,君瑞震惊万分,也终于怀疑起了当年事情的真相。毕竟兄长为人正直,怎会做出如此没有底线之事。至于当年审理此案的吴县令,已经升任成为知府了,他儿子也在其安排下进入仕途,不过父子俩不是啥好东西,鱼肉百姓的事常干。倒是当下这位县令,深得民心,公正廉明,办了不少实事。
君瑞想找县令帮兄长犯案,可再一想,十年前的事,一点线索都没有,唯一的证据便是流落在现场的佩刀,这如何翻案。入夜,君瑞梦到了死去的兄长,君昌还是当年死去的样子,他告诉君瑞,其实还有个办法能证明君昌的清白。
言罢,便拉着君瑞往外走,最后停在了一座坟前,那里埋着的是刘小姐的尸骨,尸骨上面有刀痕,只要找仵作对比刀痕,就能看出自己的刀没有砍死刘小姐,定是有人故意留下诬陷他的。
君瑞听后点了点头,随即猛地从梦中醒来,结果发现自己真的站在了乱坟岗里,并徒手挖开了刘小姐的坟墓。之后,他打开棺材,十年过去,尸体早已化为白骨,不过骨头上也有刀痕,可见当年凶手之狠辣。
君瑞将尸体扛到县衙,找来仵作帮忙,又偷偷潜入证物房,偷来了兄长当年的佩刀,结果这一查,还真发现了疑点。刀痕完全不符合,说明凶器并非眼前这把佩刀。君瑞听后欣喜万分,如此说来,兄长的确是被冤枉的。
他当即找到县令,求他重审此案。县令也爽快答应,而在当天夜里,君瑞又梦到了兄长,君昌这次还领着死去的刘小姐。刘小姐声称,自己忘记杀死她的人长什么样了,不过记得凶器在哪,她死的时候,门外好像还有人,凶手将刀给了那人,让其丢在了护城河里。
有了这个线索,众人立马前去寻找,结果还真在河底发现了一把已经锈迹斑斑的刀,而在刀柄的位置,忽然刻着一个吴字。这刀的主人是审理此案的吴县令的儿子。
事情到这已经很明显了,杀人者正是吴县令的儿子,吴县令为了包庇他,将君昌当成了替死鬼,把他的舌头割掉,也是担心其喊冤。真相大白后,已经成为知府的吴县令与其儿子都被抓捕归案,并受到了应有的惩罚。君瑞终于为兄长正名,并亲自为兄长立碑。
发布于:天津市